5月是春夏之交,由于气温上升,湿度增加,我市手足口病开始进入流行高峰季节。同时,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期。提醒广大市民,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是这段时间需重点预防的季节性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指数★★★★☆)
受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全国多个省市接连出现聚集性疫情,并造成社区层面的较大范围的传播;省内周边城市短期小范围内零星病例不断,来扬返扬人员日均达数千人,3、4月份我市在流动人员当中偶有检出阳性感染者,总体上全市面临着“外防输入”的社会面压力,建议大家切实提升新冠肺炎的预防控制意识,做到几下几点:
1、非必要不离扬。必须要离扬的,务请按照规定向社区、单位等相关机构申报;
2、外地来扬返扬人员,积极配合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管控方式和管控天数),按规定的间隔接受核酸检测,积极主动与社区保持联系,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3、日常生活中,主动配合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的“两码”、核酸及体温的查验工作;
4、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
5、按照个人岗位风险程度,按照规定频次,接受新冠肺炎的核酸检测;
6、及早完成全程新冠疫苗的接种。
手足口病(关注指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部分患者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我省及我市监测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5月是发病高峰,10月有次高峰。发病人数中5岁以下儿童占90%左右。
家庭预防是幼儿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您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节假日(包括周末)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游玩。
2.要常开窗通风,减少儿童在空调环境下的活动时间,鼓励户外运动,享受充足阳光,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3.要经常清洗和消毒小孩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用品(包括玩具、图书,衣被等)。
4.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儿童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型的手足口病。
食物中毒(关注指数★★★☆☆)
5月份,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繁殖活跃,大家要当心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了被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这类疾病往往以集体性发生或中毒形式出现。
防控要点主要是“把好一张口”,即预防病从口入。具体来说应做到“五要”(1、饭前便后要洗手,2、买回海产品要煮熟,3、隔餐食物要热透,4、生熟食品要分开,5、出现症状要就诊)和“五不要”(1、生水未煮不要喝,2、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3、暴饮暴食不可取,4、污染物品不要碰,5、举办婚庆、聚餐活动或农村地区家庭办酒宴时,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不食用变质、生或半生的食品)。
狂犬病(关注指数★★★☆☆)
近几年,我市每年都有狂犬病例的发生,发病人数以儿童和农民为主,调查显示,发病人群绝大多数未接种狂犬疫苗。
春季也是犬类的繁殖期,容易变得狂躁,加之气温升高人群衣饰较少,所以很易被犬类咬伤或抓伤。儿童由于个头小和不懂得防备,容易受到犬类(包括宠物犬在内)的攻击,另外由于他们不能及时告知家长,因此家长要主动做好儿童防范犬类攻击的工作:
1.尽量不让儿童接触犬类(包括宠物犬,宠物猫等在内),特别是来历不明的犬类。
2.如果被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反复冲洗,再用清水洗净后。及时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范化伤口处置,按医生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或免疫血清。
另外,一般在每年的5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蚊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越冬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腹部干瘪,因为在寒冬时,它们主要躲藏在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如厕所、地下室、楼梯背面、水池下等处,不吃不喝,复苏后,只要气温适宜,它们便会饥不择食,吃饱了准备交配产卵。一只越冬蚊可以生产800多只“蚊二代”,现在灭蚊效率最高。建议居民可用市售杀虫剂对上述场所进行一次喷洒。
(急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