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扬州市疾控中心发布五月份疾病提示

 2012-05-08   2002  

本市4月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显示,本市疫情总体平稳,未发生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和流行。综合本市近期气候条件、传染病发病季节特征等流行规律、疾病监测结果,本月是细菌性痢疾、旅游者腹泻、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等肠道疾病好发季节,市卫生局提醒广大市民做好这些疾病预防,同时提醒家长携带适龄儿童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预防细菌性痢疾应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旅游者腹泻应重视旅行卫生,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对进入世博园区的自带食品应注意保鲜。预防食源性疾病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食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加强教室通风。市民如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健康咨询请拨打12320。

五月传染病预防知识

1.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黏胨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该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和日常生活生活接触传播;学龄前、小学生及青壮年是主要发病对象;易借助污染的食物造成集体单位食源性暴发。对此,市民在细菌性痢疾好发季节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喝开水、食用安全卫生食品,不吃不洁、不卫生的食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托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供安全卫生食品;幼托机构坚持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2.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食用了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临床上除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因此,市民举办婚庆、聚餐活动和农村地区家庭办酒时,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生或半生的食品,谨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3. 旅游者腹泻

世博会期间本市将接待大量游客,应谨防旅游者腹泻。旅游者腹泻是一种主要由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大便呈水样,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主要通过饮用污染的水源或摄入污染的食品、乳类、饮料而感染发病;感染对象为旅游者,尤其短期旅游人群。因此,在假期外出旅游、参观世博园区展馆的市民在旅游中及参观过程中要重视旅行卫生,喝开水、喝清洁水,食用卫生合格的食品,注意自带食品的新鲜、安全,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一旦发生类似旅游者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并转为疱疹,可伴有低热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或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感染对象主要为幼托、学龄儿童;四月始步入好发季节,易在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发病。

预防措施切记“勤洗手、食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新鲜;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开展卫生宣传,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及时接种乙脑疫苗

五月份正值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接种最佳季节,易感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后需一个月左右机体才能产生达到预防乙脑所需的免疫力,从而起到夏季预防乙脑的作用。因此,属乙脑接种适龄儿童(接种程序为8月龄基础免疫第一针,2岁龄加强免疫第二针,如8月-16岁龄儿童未有乙脑疫苗接种史建议尽快补种)的家长应抓住时机,及时携带儿童完成乙脑疫苗的接种。 

(信息科)
 

上一篇:我市血防技术人员与英国Bristol大学教授交流血吸虫病防治经验
 
下一篇:福建省晋江市卫生局来我市参观学习指导免疫规划工作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 :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上方寺路52号  电话 : 0514-80826110
苏ICP备09026621号-5    
扫一扫关注
扬州疾控微信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