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天气寒冷,为了防寒保暖,室内通风条件一般较差,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月适逢元旦,人员流动性大,根据我市历年疾病资料并结合当前疾病流行特点和气候特征,市民应注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诺如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猩红热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指数★★★★★)新冠防控一年有余,目前全球疫情总体处于第四波疫情上升期,仍然呈大流行态势发展。Delta变异株仍为全球优势毒株,但Omicron已在我国检出,境外输入风险大。近期,陕西疫情发展态势迅猛,我市“防入境”、“防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外溢”不能放松,请市民朋友们在元旦假期及不久将要到来的春节期间以“健康至上”安排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积极配合健康排查、健康码查验等疫情防控措施,配合全市做好新冠疫情防疫工作:一、打疫苗: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按照6个月的时间间隔尽快接种加强针。二、做防护:请尽量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的区域,日常要坚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一米线这“防疫四件套”。早排查: 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尽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医生旅居史,不要自行用药;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流行性感冒(关注指数★★★★☆):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流感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我市流感监测显示:近期,扬州市区及周边县区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优势株以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株为主。预计我市流感流行状况将呈散发状态,不排除部分地区小范围流行的可能性。预防措施主要有:一、接种流感疫苗:推荐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流动水源下吸收至少15秒,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者纸巾轻掩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尽快洗手;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三、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四、保持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我市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每年10月开始我市进入该病的流行期,目前正值流行的高发期,聚集性和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症状,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泻常见,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的症状,发病的症状主要以轻症为主,同时,人群中也存在隐性感染者。大多数情况下病程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传播途径包括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如食用牡蛎等未煮熟的海鲜,食用被病毒污染的凉拌菜、熟菜,新鲜水果等;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在照顾患者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接触到了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后没有及时正确的处理;与呕吐者近距离接触时摄入了含有诺如病毒的气溶胶;手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玩具等后没有认真清洗,又去抓取食物等。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主要采用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应注意做好以下预防措施:一、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二、食品卫生:生熟分开,认真清洗。三、饮水卫生:不和生水,确保饮用水安全。四、隔离治疗或休息:患者在出现了呕吐或者腹泻等症状时,不要坚持带病上班或上学,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各地学校应继续加强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和普及;学校一旦有呕吐症状的病例发生应及时规范处理呕吐物,同时及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避免疫情的扩散。
水痘(关注指数★★★☆☆):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痂疹等特征,可伴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水痘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造成聚集发病,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应做好防病知识宣传,加强晨检,注意教室通风,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猩红热(关注指数★★★☆☆):猩红热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皮疹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杨梅舌”(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发病以学生及幼托儿童为主,可出现关节、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近年来,猩红热呈现多发趋势。预防上要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晨检,发现病人及时去医院诊治;托幼机构、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做好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注指数★★★☆☆):近二年多来,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与政府积极落实防控措施有关。但流感类病毒变异频繁,如H5N6等新的病毒的出现,会造成禽类感染并可能感染人类,近期市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禽类场所禽流感病毒阳性率升高,且混合多种禽流感病毒,预防措施不可松懈。再次提醒市民注意做好:一是尽量不要在家宰杀活禽;二是购买正常规渠道经过检疫的活禽;三是接触禽类饲养场所、粪便等做好个人防护;四是一旦有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另外,冬季节鼠类由室外向室内迁移,加大了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风险。预防上应积极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出现发热、“三红”、 “三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治。哮喘病患者的居室内要保持温暖干燥,室内注意通风透光,被褥及衣物注意勤洗勤晒,避免尘螨及霉菌滋生。哮喘病患者应尽量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遇到风沙及扬尘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
(急传科(艾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