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扬州市疾控中心六月份防病提示

 2022-06-06   3258  

    每年6月份,进入到长江中下游特有的“梅雨期”:气温高,湿度大,致病体生长繁殖活跃,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进入多发季节;6月份也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家长和幼托机构等应重点关注并做好预防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关注指数★★★★☆)
    5月份上中旬以来,吉林、上海等省市的新冠疫情实现了“社会面”有效控制,我市周边地区新冠疫情基本清零,但是由于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性强,本地及周边城市偶有从上海返苏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感染者,少部分本地人员防护意识松懈,存在侥幸心理。因此全市仍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风险,建议广大市民继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非必要不离扬。必须要离扬的,务请按照规定向社区、单位等相关机构申报;
    2.外地来扬返扬人员,要配合落实相应的管控措施,适时开展核酸检测,积极主动与社区保持联系,有异常情况及时反馈;
    3.日常生活中,主动配合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的“两码”、核酸及体温的查验工作;
    4.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勤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5.按照个人岗位风险程度,按照规定频次,接受核酸检测;
    6.完成全程新冠疫苗的接种。
    食源性疾病(关注指数★★★★☆)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了被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具有突然发生、潜伏期短、呈集体性发病等特征,病情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6月份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预防食物中毒,对于个体来说,要注意食品卫生(不食用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被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低温存放食物,食用前严格消毒与彻底加热。尽量不办或少办酒宴。对于幼托、学校、企业的食堂、餐饮业及外卖服务机构,应重视食源采购与加工的卫生,规范食品操作流程。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如实告知饮食就餐史。
    手足口病(关注指数★★★★☆)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多发生于5岁以下(占90%左右)的婴幼儿。一般症状较轻,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传染源主要为手足口病患儿,亦有可能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而无症状的成人。监测数据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6月是发病高峰期。
    预防手足口病,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节假日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游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要常开窗通风,晒衣被,减少儿童在空调环境下的活动时间,鼓励户外运动,享受充足阳光,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3.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经常清洗和消毒小孩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用品(包括玩具、图书,衣被等)。特别提醒家长,接触小孩前要洗手。
    4.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儿童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型的手足口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关注指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俗称“蜱虫病”,其病原体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植被丰富、气候湿润的农村地区,具一定地域性,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野生大型哺乳动物、噬齿类动物、节肢动物、鸟类等都可作为其宿主传染源,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另外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导致感染。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热、体温多在38℃以上,疲劳乏力,厌食,恶心,肌痛,腹痛,呕吐,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最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降低。危重患者一般伴并发症,多出现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DIC、休克、呼吸衰竭等,病死率达10-30%。
    该病的预防要点:
    1.农村家庭要清理住家附近的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家畜、家禽等采用圈养,减少野外放牧。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处理。
    2.做好外出人员的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需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户外游玩或劳作后尽快洗澡更换个人衣物,检查有无叮咬。
    3.对于已经被蜱虫叮咬的,切记硬拔或直接拍死,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后请专业医务人员取出,并在随后的2周密切注意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乏力等身体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该病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分泌物而感染。参与护理的亲属要戴口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如果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前绝对不要用手摸嘴唇、揉眼睛等。与该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在随后的1-2周也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除了上述这些疾病外,梅雨季节天气阴雨潮湿,花生、玉米及谷类等易发生霉变,应做好防霉措施,切勿食用发霉变质食品,以防中毒。公司和企业等机构要提早布置防暑降温工作,预防中暑发生。

(急传科)

上一篇:市疾控中心参与2022年我市高考、中考考前准备的专项督查
 
下一篇:市疾控中心参加2022年江苏省特定健康问题哨点监测启动仪式暨培训会议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 :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上方寺路52号  电话 : 0514-80826110
苏ICP备09026621号-5    
扫一扫关注
扬州疾控微信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