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县信息   

宝应县疾控中心提醒:寄生蜱的危害和防控

 2023-05-19   2898  

蜱虫是一类广泛寄生于脊椎动物(除鱼类)的体表寄生虫,还是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的传播媒个或贮存宿主。夏季是蜱虫活动比较活跃的季节,人们外出时衣物多为短袖短裤,蜱虫在与宿主相聚15m时,即呈进攻状态,会吸附在宿主表面吸血。目前发现的蜱多数无明显的宿主特异性,蜱分额体和躯体两部分,呈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 ~10 mm吸血后胀大如蓖麻子状,可长达30mm。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的发育蜕变过程,蜱是专性吸血的体表寄生虫,被认为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人类疾病的传播载体,也是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除去我们人类之外,各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以及两栖类动物,都是蜱虫的吸血对象。近年来,研究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蜱传病原体,其中许多已确认会在动物和人类中引起疾病,随着新病原体不断被发现,蜱传疾病的威胁正在加剧。蜱虫正在危害着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因此科学有效防控蜱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加之近年来曾出现人被蜱咬后因患病死亡的事件,为了人畜公共卫生安全,灭蜱、控蜱的意义举足轻重。

蜱虫对动物的危害:一、蜱主要寄生在动物皮肤薄弱如眼、鼻、耳等部位,通过吸血觅食造成动物体表的出血、溃烂、发炎等损伤危害;二、蜱是仅次于蚊子的重要病原体传播媒介,目前已发现蜱可作为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造成动物群体中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和被蜱寄生的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后,有可能被遗落的蜱虫叮咬,从而造成蜱虫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动物的防控要点:一、化学驱蜱。主要使用伊维菌素、三氟氯氰菊、苦皮藤、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哒嗪酮、螨净有机磷类杀虫剂等药物。使用方法有药物口服、药物喷洒、药浴等;二、物理驱蜱。针对寄生在眼、鼻、耳内等不容易进行药物喷洒或者药浴到的部位,可进行人工摘除,摘除时可使用无菌镊子夹住蜱,沿着皮肤方向向上缓慢垂直拔出,将蜱完整的拔出,难以拔出时,可先使用75%乙醇涂抹被咬处一定时间后在进行拔出,尽可能的避免口器断落在皮肤内。三、区域控制。根据本地自然蜱的活动规律,避免蜱活动频繁的区域游玩。

(宝应县疾控中心  徐明祥)


上一篇:江都区开展“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
 
下一篇:江都区开展第十二个生活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 :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上方寺路52号  电话 : 0514-80826110
苏ICP备09026621号-5    
扫一扫关注
扬州疾控微信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