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春夏之交,由于气温上升,湿度增加,我市手足口病开始进入流行高峰季节。同时,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肠道传染病发病也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期。提醒市民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是这段时间需重点预防的疾病。
一、严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从目前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情况看,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有时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有时会伴有咯血痰;也有的病情会快速发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1、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或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自我保护。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咳嗽时注意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不随地吐痰,预防感染他人。
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的禽畜。
4、注意饮食卫生,加工、保存食品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禽肉制品。
5、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强身体抵抗力。
6、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二、预防手足口病
5月份是全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家庭预防是幼儿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您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近放假(包括周末)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游玩。
2、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运动,增强幼儿体质
3、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水将手洗净。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应立即将手洗净。
4、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盖口鼻,并妥善清理分泌物。
5、家长应经常彻底清洗和消毒孩子的学习用品或其他用品(包括玩具、图书)。
6、督促孩子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7、提倡孩子不要在空调下活动,要给孩子充足阳光,增加孩子免疫力
三、防食物中毒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种聚餐的机会也多了,要当心食源性疾病。它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就是其中一种。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这类疾病往往以集体性发生或中毒形式出现。
防治措施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污染物品不要碰。另外,举办婚庆、聚餐活动或农村地区家庭办酒宴时,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不食用变质、生或半生的食品。
四、防疯狗咬人
春季到临,随着气温的升高,疯狗咬人现象仍旧多发。狗是怕热的动物,主要通过口腔散热,炎热的天气令狗情绪烦躁不安。此外,夏季也是狗的发情期,狗易变得狂躁,加之人们在这个季节穿得越来越少,所以很易被狗咬伤。
如果被狗咬伤,应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然后用肥皂水反复冲洗,再用清水洗净。最重要的是及时去医院就诊,注射狂犬病疫苗。
另外,一般在每年的5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蚊子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越冬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腹部干瘪,因为在寒冬时,它们主要躲藏在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如厕所、地下室、楼梯背面、水池下等处,不吃不喝,复苏后,只要气温适宜,它们便会饥不择食,吃饱了准备交配产卵。一只越冬蚊可以生产800多只‘蚊二代’,现在灭蚊效率最高。
(急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