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专栏 > 疾病提示   

疾病提示10月

 2025-10-10   38840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随着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等活动增加,秋冬季传染病也即将进入高发期。在此提请广大市民重点关注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基孔肯雅热

(关注指数★★★★★)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关节疼痛。我国境内伊蚊分布广泛,人群普遍易感。近期广东省部分地市疫情呈上升趋势,存在向周边省份扩散的可能,建议有该病流行国家/地区的务工、旅居史人员要重点关注。

防控建议:

1、提升防控意识: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掌握疾病知识。

2、做好出行防护:前往该病流行地区旅行或务工人员,出发前务准备好防护用品,避免蚊虫叮咬;返回后主动开展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3、开展环境整治:及时清除周边蚊虫孳生地,如明沟、下水道、废旧轮胎等积水区域,必要时使用杀虫剂喷洒。

4、落实防蚊措施:家中安装纱门纱窗,常备电蚊拍、驱蚊器(液);户外作业时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逗留;外出游玩需自备蚊虫驱避用品,并在皮肤裸露部位作涂抹。

 

登革热

(关注指数★★★★★)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多部位疼痛,还可伴有颜面潮红、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受全球蚊媒传染病疫情影响,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份常年存在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近年也出现本地疫情,且疫情有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的趋势。当前,我省及周边地区持续面临着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压力,有登革热流行国家/地区务工或旅居史人员要重点关注。

防控建议:

1、整治环境,消除孳生地。流行季节需及时清除旧轮胎、花盆等储水容器的积水,水养植物定期换水;对重点场所喷洒杀蚊剂,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2、做好防护,预防叮咬。家中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电蚊拍等防蚊用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停留。

3、关注形势,做好健康监测。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国家/地区;若需出行,务请做好个人防蚊措施;返回后14天落实好自我监测,若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活动史及蚊虫叮咬史。

 

流行性感冒

(关注指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典型症状为高热、畏寒、乏力、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表现,是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之一,尤其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流行。医务人员、养老机构员工等职业人群感染风险较高,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大,需要加强防范。

防控建议:

1、优先推荐上述高风险人群和特殊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与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增强免疫力。

3、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的习惯,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4、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有疑似症状人员,应提醒及时就医或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指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环境抵抗力强、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具有较强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常在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集体单位为重点场所。

防控建议:

1、宣传防病知识,提高重点场所人群防病意识。

2、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食不洁食物。

3、教育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发现疑似症状人员,提醒及时就医或居家休息。

4、集体单位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规范清理和处置好病例呕吐物和排泄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关注指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一种以蜱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热(多高于38℃)、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少数病情危重,可因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例多发生在4~10月份,丘陵、丛林地区户外作业人员是高风险人群。

防控建议:

1、减少户外停留。尽量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坐卧,防止蜱虫叮咬。

2、做好防护。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尽量穿胶鞋,着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将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避剂喷涂在裸露的皮肤。活动结束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有无蜱虫附着。

3、规范处置。自查发现蜱虫叮附体表,不要恐慌,切勿捏、拽、用火或者其他物品刺激蜱虫,避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中;应该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虫,后用碘酒或酒精作伤口消毒。

4、及时就医。有野外劳作或活动史人员,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野外活动史。

 

上一篇:疾病提示9月
  
联系我们 | 邮箱登录
版权所有 :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上方寺路52号  电话 : 0514-80826110
苏ICP备09026621号-5    
扫一扫关注
扬州疾控微信
}